芝商所经济研究报告
美国国债期权偏度:投资信号还是投资噪音?
作者 CME Group
2019-04-26
芝商所资深经济学家 Erik Norland
几乎所有的期权市场都表现出某种自然的偏度。比如,股指期货的虚值(OTM)看跌期权通常比虚值(OTM)看涨期权更贵。因为投资者通常更担心股价突然下跌,而不是突然上涨,因此,更愿意为下跌保护而非上涨保护给出高价。在农业市场中,偏度则倾向于以反方向呈现。例如,对玉米、大豆和小麦期权来说,虚值看涨期权通常比虚值看跌期权更贵。粮食购买者对收成不好时这些作物价格会突然上涨的担忧,要比农民对收成特别好时价格突然下跌的担忧更为强烈。
相比股票期权市场和农业期权市场,国债期权市场更为诡异。通常情况下,国债期权偏度是均衡的,至少在货币政策存在双向风险时是如此。然而,在利率接近于零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因量化宽松(QE)得到扩张相结合的情况下,5年期与10年期美国国债期权偏度从2009年开始急速下行(虚值看跌比虚值看涨更贵),直到2013年美联储宣布将逐步缩减QE计划。从那之后,美债期权交易员面临的上涨风险与下跌风险变的更为均衡(图1和图2)。这种关系在美国长期国债上表现的较不明显,因为它们与短期利率的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量化宽松计划的主要购买对象(图3)。由于美联储已经在使其利率政策正常化,甚至可能会明显收紧政策,尤其是在美联储重启宽松货币政策时,风险可能正在上升。
本文还探讨了另一个问题:期权偏度(也称为“风险逆转”)是否是判断美国国债涨跌的有用指标?比如,如果虚值看跌期权相对于虚值看涨期权变得极其昂贵,是否意味着美债可能会下跌,或者美债被超卖,有望反弹走高?同样,如果美债期货看涨期权比对应的看跌期权价格高出许多,这通常是美债价格可能上涨的信号,还是表明美债已超买且极易下跌的警示信号?事实证明,在过去十年中,倾听美债期权交易员的意见往往是值得的。
图1:5年期美债期货期权偏度跟随联邦基金和QE而变化。
图2:10年期美债期货期权偏度也随联邦基金和QE的变化而变化。
图3:美联储基金与QE对美国长期国债期权期货偏度的影响看起来较弱。
观察偏度,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
偏度变化能告诉我们投资美债的未来回报吗?极端负偏度是否能被看做是释放了买入或卖出信号?极端正偏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为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将两年滚动周期内的偏度指数设定为0-100,并将其与随后三个月5年期美债、10年期美债和长债相对于美元的回报率进行了比较(因此不存在前瞻性偏差)。举例说明,如果美债期权的偏度为前两年中负值最大,那么该指数的读数将为零。如果美债期权市场偏度正值为过去两年内最高,该指数读数将为100。之后,我们把结果分解成十分位数,进而观察了2008年至2019年初美债期货未来三个月的表现,这些美债期货在到期期限还剩10天时换月。
这11年的统计结果非常明显:期权交易员经常能够提供预示美债未来表现好坏的有用警示信息。在美债期权负偏度异常的情况下,美债往往表现不佳。这种关系在长端曲线中表现尤为密切(图4-6)。在美债期权正偏度异常的情况下,美债往往表现大好。针对以上结论,读者应持怀疑态度。与任何此种类型的分析一样,本文的分析具有时效性,且过去存在的关系在未来不一定会继续存在。不过,期权偏度可能是美债交易员在管理投资组合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便是那些只交易期货、债券现货或是利率互换的交易员,特别是在偏度走向极端的情况下。
图4:当期权偏度负值异常时,5年期美债表现差。
图5:当看涨期权比看跌期权价格异常偏高时,10年期美债表现很好。
图6:美国长期国债与期权偏度关系最为密切。
结论
-
与股票或农业产品不同,美债期权不存在标准偏度。
-
美债期权偏度随QE与联邦基金变化而变化。
-
极端正偏度往往预示着,美债未来三个月的表现会优于平均水平。
-
极端负偏度往往是美债未来一段时间将表现不佳的信号。
芝商所是全球领先的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可交易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利率期货和期权产品。包括以美国债券,30天联邦基金及利率掉期为标的物的期货及期权产品。通过芝商所的美国国债期货和期权,充分把握政府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多样性。利用芝商所的美国国债,享受高度流动性的市场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容量,以及易于获取的杠杆资本和效率。
免责声明
本资料中所含信息由芝商所仅为一般介绍性用途而编制,并非旨在提供建议、亦不应解释为建议。虽然芝商所已尽最大努力确保本资料中的信息在截至资料发布之时的准确性,但对于任何错误或遗漏概不承担责任,亦不会对本资料进行更新。任何表达的研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芝商所或其附属机构的观点。另外,本资料中的所有示例和信息仅作说明之用,不应视为投资建议或实际市场经验的成果。
最近文章推荐
观看网上课程,认识期货和期权市场,掌握交易过程的每个阶段
查看期货教程了解独家资讯,获得活动邀请,及时接收新闻及预警
订阅芝商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