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显示,新作美玉米产量仍创历史新高。国内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期,产销区价格缘何反弹,后期能否形成趋势性上涨?我国采购美麦动向引发市场关注,加之产区小麦上量增加,国内麦价调整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出口驱动美玉米后市缺乏竞争力
当前,美国玉米仍然处于收割阶段,市场估计已完成收割92%,而去年同期为94%,5年平均值为89%。
最近,美国玉米出口目的地与以往相同,主要是墨西哥、哥伦比亚和韩国等,随着近期美国与多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尤其是亚洲,玉米出口需求仍然是看涨的主要驱动力。
截至2025年11月13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为205万吨,前一周为148万吨;2025/2026年度累计出口检验量为1584万吨,上一年度同期为916万吨。
图1:美玉米周度出口检验量(吨)
数据来源:USDA,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目前,乌克兰玉米收获进度提高至53%,环比增长13%,而5年平均水平为62%,预估平均单产为6.2吨/公顷,高于去年的5.6吨/公顷,最终产量约为3100万公吨。
乌克兰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乌克兰玉米出口总量为94万吨,这是自2021/2022年度以来同期出口量最低的。因收割延迟导致出口放缓,但后期随着收割进程的推进,乌克兰玉米价格将变得更具竞争力。
咨询机构已将2025/2026年度巴西玉米产量从1.425亿吨上调至1.436亿吨,主要是种植面积和单产增加。根据巴西官方数据,10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达到650万吨,略高于去年同期的640万吨。
然而,马托格罗索州大豆种植进度达到86%,低于去年同期的94%以及五年平均值的91%,是2020年以来同期播种进度最慢的。虽然目前的种植速度并不像严重延迟的2015年那样令人担忧,但也存在玉米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美国农业部(USDA)11月供需报告中,新作美玉米单产微降,但总产量仍创历史新高。尽管出口上调1亿蒲式耳,因旧作结转库存增加,最终新作累库。
另外,巴西玉米的竞争力增强,以及黑海地区玉米收割加快,也限制美玉米盘面涨幅,短期将在410~440美分/蒲式耳区间震荡,除非南美玉米供应出现问题。
美麦渐失性价比盘面回落成定局
目前,美国冬小麦播种已接近尾声,估计已完成播种96%,高于去年同期的91%,优良率维持在52%。
有关中国购买美小麦的报道最终得到证实,这是中国一年多来首次采购,也是此前助推美麦盘面上涨的主要因素。
美国软红冬麦和硬红冬麦FOB报价上涨幅度超市场预期,远高于其他主要出口国的价格。随后市场消息显示,中国采购量低于业界预期,美麦盘面回落。
截至11月6日的一周,美小麦出口检验量为29万吨,累计检验量为1212万吨,比去年同期高出19.2%,占美国农业部对2025/2026年度预测总量的49.5%,而五年平均值为43.7%,周度出口仍然支撑美麦盘面。
机构估计,2026年俄罗斯小麦产量为8380万吨,低于当前季节的8780万吨。这是因为种植面积可能减少,10月份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可能达到550万吨,处于历史高位,主要出口到中东和北非地区。
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估,该国2025/2026年度的小麦作物产量将达到创纪录水平,产量上调150万吨,至2450万吨。由于此前的降雨,导致收割进度慢于往年,目前达到15%。
澳大利亚的降雨量处于正常范围,未来一段时间降雨量略偏多。目前,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完成10%左右。整体上看,南半球小麦初期收割较为缓慢,未来将会加快。
11月USDA报告上调新作美麦单产和播种面积,而需求不变,造成结转库存提高。尽管全球小麦需求上调350万吨,但是库存继续增加至2.7114亿吨。
美麦FOB溢价逐步消退,但是硬红冬和软红冬麦FOB依然高于俄罗斯小麦。近期,俄罗斯小麦价格已跌至年内新低。
而俄罗斯农业部发布通告,未来一周小麦出口关税调低55%,这是连续第五次调低小麦关税,因此将会继续冲击美麦价格,美麦主力合约短期运行区间在500~550美分/蒲式耳。
玉米集中上市期国内涨价为哪般
10月底以来,国内北方玉米产区和南方销区均迎来一段价格反弹。截至11月14日,辽宁锦州港二等玉米价格为2190元/吨,较10月31日上涨60元/吨;广东蛇口港2320元/吨,上涨90元/吨。
近期,华东部分企业要求新增毒素检测,侧面说明华北地区玉米因收获期间持续阴雨而导致品质下降,市场预估有2000万~3000万吨的华北玉米将不能用于饲料,这将增加对东北地区的玉米需求。
今年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初霜期偏晚,造成玉米集中上市延迟,但是企业采购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基层有较高的销售利润,东北地区售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截至2025年11月7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107.1万吨,处于近几年同期次新低位置。但是北粮南运的发货量处于高位,造成阶段性的供小于求。
华北地区玉米在收获期间持续降雨,于是出现霉变等质量问题,当地烘干能力有限,导致10月出现抛售。目前基层粮源低于往年,下游开始惜售。
11月13日,山东深加工企业到车323辆,到车数量从11月初开始逐步减少。另外,储备入市收购也支撑玉米现货价格。
图2: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车量价(元/吨,辆)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此外,四季度我国进口玉米到港增多,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不少,也不能够缓解阶段性供需不足。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售粮进度为19%,华北地区为23%,仍然处于售粮初期。玉米价格上涨之后,仍有阶段性卖压,山东到车数量再度增多,还未到供应端青黄不接的时期。
2026年春节在2月份,节前售粮周期较长,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不至于出现像去年那样的大跌。短期玉米价格仍将反复,调整幅度不大,趋势上涨还需要时间。
产区小麦上量增麦价调整几时休
随着麦价在10月下旬涨至年内高位,饲用替代等支撑驱动减弱。最近小麦流拍增加,持货商趁机主动销售,造成小麦上量增多。
然而,终端面粉需求不佳,制粉企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面粉企业开机率下降,粉企开始压低小麦收购价。截至11月14日,山东菏泽二等小麦报价2529元/吨,较11月初下跌22元/吨。
国内小麦偏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供需过剩转向供需平衡还需要时间。托市小麦在11月投放市场的消息,也使得面粉企业担心继续跌价,目前大多维持随用随买。
当前,北方玉米售粮进度仅在二成左右。截至11月14日,河南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为300元/吨,高于2024年同期的240元/吨。新作玉米相比小麦在饲料中有价格优势,饲料企业采购小麦的数量也在减少。
面粉企业库存偏低,限制麦价下跌幅度。虽然新作冬小麦播种加快,目前在六成左右,但是晚播基本已成定局。短期麦价将以窄幅调整为主,未来持续走强需要饲料端消费恢复。